学思践行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思践行 >正文

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齐鲁大地上的思政课”系列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魏鲁宁       编辑:魏鲁宁       复审:温永慧       终审:乔海波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08-2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拓展事业,感悟新时代齐鲁大地发展成就,学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齐鲁大地上的思政课”系列暑期社会实践。

山乡巨变 向美而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马克思主义学院各实践团队深入基层,通过实际的探访、调研,真真切切地感受乡村巨大变化,他们在济宁市东康王村发现旅游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带动乡村经济;在济南市三涧溪村认识到建设乡村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在泰安市东平县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看法。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班杜天慧表示,在乡村实地调研走访中,我了解了多元化“农+旅”产业发展模式,探索了乡村振兴、乡村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的有机互动,真正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方案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激励我们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将实践成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进一步走近农村、深入农村,自觉做理论学习的“求知者”和乡村故事的“宣传者”,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社会治理 增添幸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助力提升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马院学子组建实践团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在乡镇政府当志愿者,真正融入基层,调解邻里关系、清扫社区卫生,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在社区幼儿园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关心呵护儿童,参与陪伴儿童学习生活全过程,守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在高中校园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了解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思政课的变化,探索解决问题的优化路径。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班张栩嘉表示,在志愿服务中,我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理论的认知,切身感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内涵,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将不断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创新实践中发展理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青春奋斗的鲜明印记。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回望我党来时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由青马班组建实践宣讲团走进博物馆、深入纪念馆,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中见证了周邓夫妇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主义精神;在朱彦夫旧居中见证了朱彦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在沂蒙革命纪念馆见证了革命英雄不懈抗战的英勇和百折不挠的意志。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班肖雅菲表示,参观革命纪念馆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毅然选择用牺牲来换取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私精神让我深受感动、深表敬佩。这些烈士们不仅是英雄,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齐鲁大地上的思政课”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着力开展的一堂专业实践教育“思政大课”,搭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锻炼实践本领的育人平台,青年学子们在乡村课堂中观察、收获,在基层服务中成长、磨练,在红色文化浸润中感动、感怀,深刻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认真回答青年大学生如何履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奋斗者、实干家、追梦人的实践问题,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齐鲁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 邮编:250103
  • 招生咨询电话:(0531)5899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