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快讯 >正文

增强青年切己性,提升教学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交流会暨集体备课会

作者:王海彬       编辑:魏鲁宁       复审:       终审:温永慧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2-10-21      

为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供给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10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增强青年切己性,提升教学针对性”专题教学研讨会暨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参加了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

备课会上,谭笑围绕专题八“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王正坤围绕专题九“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侯婷婷围绕专题十“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孙旭围绕专题十一“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分别进行说课。四位老师从课程导入、讲授新课、板书设计、课堂小结、教学反思等环节,对专题教学进行系统设计,捋顺教学思路,突出教学重点。参与备课的老师们就如何讲授专题难点、如何让课堂更吸引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合理化、科学性的建议。

院长刘丙元在研讨中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党委书记魏艳菊多次深入课堂听课,并就如何提升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们要深入领会并认真研究和消化魏书记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精心打磨每一堂课,全面自觉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堂育人实效。大家在研讨中进一步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改进达成了共识:一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首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和中学历史课区分,要注重通过对历史史实背后历史规律的把握,引导学生学史明理;二是课程讲授要体现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痛点、堵点、空白点,充分阐释关键历史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思想性、教育性意义;三是要不能就历史讲历史,要强化历史与现实的联结,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要和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使命担当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四是教学过程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影视资源,选好相关视频的关键片段,运用好音像教学叙事方式。在集体备课环节,教师们围绕如何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青年切己性设计,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进行了深入交流。

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会继续创新集体备课形式,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和深度,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关切,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功能。



  • 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 邮编:250103
  • 招生咨询电话:(0531)5899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