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10月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知行楼209-5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惟有奋斗不负人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丙元全程指导,“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集体备课。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历史主动精神,2023年9月,《光明日报》“教育周刊”刊发“三堂思政大课”精彩文章,即由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授课的“躺平绝非人生正途”,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陈培永授课的“躺赢只会输掉人生”,由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授课的“惟有奋斗不负此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将三篇文章融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教学专题,以“惟有奋斗不负人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为主题开展集体备课。在场教师热烈讨论和踊跃发言,就本次集体备课主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教师们还针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教学专题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充分交流。
最后,刘丙元作集体备课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本次集体备课工作,指出集体备课常态化制度化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统一教学进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很有必要。他希望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讲深、讲透、讲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从学生身边事入手,由小见大、层层递进回应学生关切,准确把握热点、触点、堵点、痛点、进阶点和落脚点,以“六点”为抓手加强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新时代的奋斗青年。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不仅发挥了资深教师的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研水平。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收获运用在新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打造“思想道德与法治”金课,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