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快讯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国庆节主题打卡活动

作者:邱铠       编辑:邱铠       复审:刘丙元       终审:乔海波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09      

红旗漫卷秋风爽

国庆长假好时光

无论是阅读红色书籍、

关注家乡变化

还是打卡红色景点

......

让我们翻开马院学子的假期相册

看看大家如何用丰富的活动

把假期铺展成一幅鲜活的画卷

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回望历史,枣庄是铁道游击队故乡、重要红色热土。铁道游击队“爬火车、炸桥梁”等事迹,孕育了以“忠诚担当、机智果敢、团结奋进、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铁道游击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部分。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见证历史。我们应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不止,将历史智慧融入时代,塑造新时代风貌,携手在青春舞台让青春力量于红色热土绽放,书写新时代辉煌篇章。

——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孔君茹

青山处处埋忠骨,烈士英名与英魂一起融入了祖国的巍巍青山,涛涛江河,永久的庇护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烈士陵园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眼目睹了先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场景。每一座墓碑都是一个英雄的故事,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不朽的传奇。我静静伫立在墓碑前,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什么是革命英雄主义,什么是无私奉献。我想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烈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李慧

少时记忆中,济宁是自行车铃穿梭巷陌、运河边的烟火日常。如今归来,家乡换了新颜,唯有孔孟文脉依旧绵长。内环高架横贯东西,20多分钟贯通城郊,取代拥堵街巷;“运河记忆”街区灯火璀璨,光影秀重现古运河繁华。“三孔”景区里,AI导游讲先贤故事,智能Vlog定格游览瞬间,千年文脉因科技更鲜活。乡村也焕然一新,危房变新居,公厕洁净,文化广场上人们闲适。天更蓝水更清,南四湖碧波与城市绿地相映。GDP连跨三个千亿台阶,让老辈人安居、年轻人逐梦。变的是楼高路阔、科技赋能,不变的是儒风温情。这方水土的变迁,藏着时代脚步,装着济宁孩子的幸福记忆。

——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屈超凡

《红星照耀中国》震撼人心,让我们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与不屈革命精神。作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展现充满希望与力量的红色中国。动荡年代,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走过长征、建立根据地,与人民同甘共苦,赢得百姓拥护。书中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形象鲜活亲切,生活简朴、胸怀天下,有人格魅力。该书不仅是纪实文学,更是党史课,让我们明白今天幸福生活是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时代青年应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红星不仅照耀过去,也将照亮前行道路。

——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张亚璇

站在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展厅,泛黄手稿、锈迹斑斑的步枪和布满补丁的军装,带我回到战火纷飞年代。玻璃展柜里,1942 年反“扫荡”时期那份字迹歪斜却力透纸背的入党申请书,让我读懂“信仰”重量。走出纪念馆,广场上五星红旗飘扬。回望纪念馆,我心中不再沉重,多了份责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用像先辈直面枪林弹雨,但他们“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坚守的信仰,应是我们前行坐标。往后,我会把这份感动藏进专业课本批注、志愿服务脚步、为理想拼搏的坚持中,用青春续写“报国篇章”,让先辈期盼在新时代开花结果。

——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戈弋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最打动我的是它让“信仰”变得具体可感。斯诺笔下红军是有血有肉、有理想纪律的普通人,在物资匮乏时坚守信念、相互扶持,靠对人民的承诺和未来的希望,内心的力量让他们在困苦中保持乐观坚韧。其次,这本书改变我对历史叙述的看法。外国记者斯诺以旁观者视角深入苏区记录一手资料,不唱高调,细致描绘日常、军队训练纪律、根据地治理教育,朴素扎实的叙述更有说服力,让我明白真实力量源于对细节的尊重。再者,书中领导与群众关系的描写令我深受启发。红军赢得支持是因言行一致,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小事,领袖与士兵、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平等信任是克服困难的基础,这精神在当下工作学习中同样适用,真诚担当才能凝聚人心、成就事业。最后,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那段岁月,教会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保持好奇、独立思考、用脚步丈量真相。历史不应只是课本名词,应是前行的灯塔。面对选择挑战时,问问自己是否有坚定热爱,是否愿为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王建宇

十月一日,我再次踏进聊城革命烈士纪念堂。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走在熟悉的展廊里,儿时的记忆涌上心头,而这一次的凝视,却多了几分理论的自觉与信仰的沉思。聊城,这片鲁西热土,是一部用热血写就的鲜活史册。从抗战时期范筑先将军“誓与聊城共存亡”的铁血坚守,到民族危亡之际张自忠将军“尽忠报国、取义成仁”的壮烈牺牲,再到解放战争中无数青年儿女为理想慷慨赴义,多少年轻的生命定格在这片土地的记忆里。他们以生命诠释何谓信仰,用牺牲标注精神的坐标。我们所处的和平年代,今天习以为常的安宁,正是他们坚信并为之献身的未来。我们虽不必经历战火,却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的时代使命。唯有铭记这段包含血泪与抗争的完整历史,方能在思想播火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英雄的精神穿越时空,烛照未来。

——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孙潇凡

归乡时,常被家乡城貌变化触动。曾经拥堵的老街道拓宽为双向四车道,中间绿化带种着月季与冬青,车辆行人有序通行,不再拥挤杂乱;斑驳老城墙下建起古色古香的步行街区,青石板路与红灯笼兼具老城韵味与新烟火气。记忆中灰蒙蒙的旧厂房变身文创园,斑驳砖墙绘有复古涂鸦,成年轻人打卡地;护城河旧貌换新颜,过去漂浮垃圾的河水如今清澈见底,岸边有健身步道,早晚能看到乡亲散步、打太极。

虽然城貌改变,但熟悉的温暖未变。街角早餐铺的豆浆油条仍是老味道,邻居爷爷还会笑着递糖。家乡越变越好,并非变得陌生,而是在旧时光基础上增添了便捷舒心的新风景,让我们既怀念过往,更热爱当下。

——2024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胡吉利

假期我来到家里的农业基地,田野景象让我欢喜。曾经零散地块如今连成高标准农田,无人机低空喷洒农药,田埂边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显示土壤情况,农户手机远程调控灌溉,颠覆我对传统农业的印象。家乡不再靠天吃饭,特色果蔬大棚里樱桃、草莓错季上市,线上订单不断;农产品加工厂将玉米、红薯制成代餐粉,附加值提升。看到乡亲们不愁销路、增收喜悦,我感受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改变。这是田野的蜕变、家乡振兴的底气。作为游子,我为家乡进步骄傲,坚信家乡在智慧农业道路上会走得更远更稳。

——2025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薄乐

走进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七十余载岁月如静水深流,将历史的斑驳与新时代的华彩悄然相融。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冀鲁豫边区的英雄儿女,以无畏之姿投身革命洪流。他们不惧强敌,用简陋的武器对抗装备精良的敌人;他们心怀家国,以坚定的信念守护脚下的土地。每一件展品、每一幅图片,都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我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深知责任重大。我们要从先辈手中接过奋斗的接力棒,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202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班程谦彧

于我而言,家乡最大变化是环境优化治理、空气质量提升。曾经,济南天空常被雾霾笼罩,空气刺鼻,冬天出门需戴口罩,原因是郊区工厂废气肆意排放、经十路汽车尾气严重超标。为此,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打响“蓝天保卫战”: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严控工业废气排放;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减少扬尘污染;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增加绿化面积,打造城市花园。以“抓得住、落得实、有成效”为口号,助力“双碳”目标、保护市民健康。如今,济南蓝天白云随处可见,空气清新,街头能闻花香,人们可尽情深呼吸,享受美好空气,徜徉生态之城。我相信济南会越来越好。

——2025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杨淑雅

这个国庆回青岛,我在五四广场的新绿化里,看见了“家国”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以前回家,花坛就是背景板,拍张照就走。这次不一样,蓝白绣球搭成的海浪、钢材做成的帆船骨架,还有崂山百合这些熟悉的花草,把“国家庆典”和“家乡味道”紧紧绑在了一起。宏大的叙事,突然变得有温度、有海风。最打动我的是晚上的灯光秀。国旗、“76”这些图案在花瓣上流动,配上音乐,我第一次觉得,爱国不是口号,而是一种能被看见、被听见、被感动的情绪。我意识到,家乡一直在悄悄变好,而且用的是我们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这份被理解的感觉,让我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更笃定了毕业后回青岛、为这片海做些实事的想法。

——2025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丁一凡


这个国庆假期

马院学子们

在文字中

汲取力量

于聆听间

感悟变迁

见识多多收获满满

继续奔赴下一段旅程!

  • 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 邮编:250103
  • 招生咨询电话:(0531)5899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