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快讯 >正文

【党代会巡礼】马克思主义学院:踔厉奋发 五维融合 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作者:段微晓       编辑:魏鲁宁       复审:       终审:温永慧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09-17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人才培养质量,2018年获批省级“示范马院”以来,各方面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学院的办学影响力、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强化政治建设,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加强

探索构建党建引领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五维融合”一体化发展模式,引领带动学院师生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传播与理论实践,以思政课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检验党建工作成效。2019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2年6月顺利通过验收,创建成果《守正创新“五维融合”党建引领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入选教育部高校党建“一融双高”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在全国高校推广;党建引领“五维融合”典型做法先后被共产党员网、光明网、新华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权威媒体宣传报道,被20余家网络转载。2021年6月,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获评全省高校“我来讲党课”一等奖1项;参与省委教育工委“艺术党课”展演2次;专题党课在全省高校组织部长培训班、全省教育系统精品党课展示中获得高度评价;“红途力行心向党,红色践学悟初心”主题党日活动入选省委教育工委主题党日案例选编;获2021年度、2022年度学校党建考核优秀,获批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3个党支部获评校级优秀党支部;与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郓城县委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开展支部共建。

 

二、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丰硕

围绕青年政治特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等方面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立项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教学专项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2项,省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项,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共9项。获评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共8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建设2门,省级思政课“金课”2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4门。1人次获山东省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次获山东省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10人次在校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教学成果获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春季学期优秀教学案例二等奖1项。荣获“我与学校共成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演讲比赛一等奖1项。组织学生参加首届全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1人荣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出版“青年之问”“青年之择”等思政课校本辅助教材3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4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6篇;教研论文获校级优秀教学论文一、二、三等奖共6项。开创了“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齐鲁担当”系列主题思政大课、创新了“我在抗疫中成长”“我的二十岁遇上二十大”等学生思政微课系列教学实践改革,推出“舞台上的思政课”“荧屏上的思政课”“运动场上的思政课”等特色思政课,具体做法先后被大众日报、齐鲁壹点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打造思想交流阵地,整体推动学科建设

聚焦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断加大科研培育指导力度,科研成果产出持续提质增量。5年来,共获课题立项70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以上课题25项,横向课题6项。发表论文136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5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9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3篇。出版专著6部,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科研成果获厅级以上奖项15项,其中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山东省智库创新项目1项,获济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其他成果奖3项。依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院、基层党建与意识形态工作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先后举办“儒学与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研讨会、“大学生家庭教育课程建设”全国研讨会、山东省高校思想教育教学研究会年会、山东省第二届、第三届“两红两传”学术研讨会等省级以上学术研讨会,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论坛”高端学术活动16场次。

四、创新育人模式,学生专业素养持续提升

紧扣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特色,秉持“学生中心”的培养理念,2019年招收第一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以来,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落实班子成员导师制,确保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思政、实践、组织、学风、党团、创新”六大育人工程,强化学生工作与专业素养培养深度融合,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说、青年谈系列活动;创办《青年之见》大学生特色思想交流平台;绘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著思维导图,形成《青年之思》成果册;打造“行思践悟,先锋力行”实践育人项目;构建“青马育苗”工程,强化党员、团员和学生骨干培养,实行班委轮值制,学生干部培养覆盖率50%。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培养马院学子“一马当先”先锋意识,营造浓厚学风氛围,四级通过率80%,六级通过率52%,首届学生考研率31%,就业率93.18%;3名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省级二、三等奖;2名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1名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5名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名获省政府励志奖学金,1名获得省政府奖学金;2名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1名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大创项目获省级立项2项,依托大创项目发表期刊论文2篇。学院深化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实践育人品牌效应初显,1支社会实践团队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和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实践团队”;实践育人项目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党建灯塔在线等平台报道7次,2022年志愿服务项目获省级志愿服务重点项目。1人获省级辅导员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1项主题党日活动入选省委教育工委主题党日案例选编,在全省高校推广。

五、强化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队伍持续建强

坚持人才兴院、引育并举,科学合理编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专题研究教师能力提升,师资队伍力量不断壮大,按照1:350生师比配齐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博士由4人增加到15人,博士在读7人,进站博士后2人。通过“党委书记与思政课教师面对面”交流、党委书记听评课、成立校外专家督导组、专题学习等方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强化队伍整体作风建设。先后举办“教学能力提升”“新时代论坛研学沙龙”等集体研修活动29次;教师参加全国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省级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等157次,提高了思政课教师整体专业素养。3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获山东省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称号;1人获聘第三届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获聘山东省高校思想教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入选省委组织部省级“名师送教”专家师资库1人,省委教育工委“师生同上一堂课”讲师团2人;获得全省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称号1人;获评山东省高校辅导员名师1人;5人被评为校级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六、发挥学科优势,社会服务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项目,承接思政课教师培训和企事业单位党建业务类培训多个班次。先后两次中标山东省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省级集中培训服务项目,承办德州市陵城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培训学员共计1100余人,标的额达210余万元;先后承办济南城建集团党支部书记培训、金曰公司青年骨干党建培训、安信证券公司青年干部培训等企业培训项目,项目经费30余万元,承接泰安市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建设项目,项目经费30万元;先后承接山东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烟台市青年发展规划研究、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考核体系研究、省妇联“山东省家庭教育规划”研究等省、市委托项目,项目经费17万元。先后获社会捐赠20万元,设立“吕洪伟教育基金”。推动学校与德州市陵城区教体局开展战略合作;发起并推动济南市历城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学院负责人被聘为济南市历城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合工作组成员。5年来,学院教师先后赴省文旅厅、中石化团委、中国人寿山东分公司、山东省税务局、国家电网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宣讲80余场次,讲座受到学员一致好评。

8F3CA

  • 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
  • 邮编:250103
  • 招生咨询电话:(0531)5899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