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大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的时代性、必然性、科学性、艰巨性”教学研讨会暨集体备课会。

备课会上,李维才围绕专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李志娟围绕专题“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张颖欣围绕专题“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王海彬围绕专题“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怎样探索和开辟的”分别进行了说课。四位教师分别梳理了教学专题的知识脉络,概括了重点、难点,对重要线索和重要问题的讲解作了说明,并结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参与备课的教师积极研讨,从教学语言表达、内容编排、课堂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学院副院长段微晓就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总结,指出纲要课教学要坚持大历史观,紧扣时代主题,抓住学生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突出专题教学的目的性、整体性和逻辑性,在回答学生之问中提升其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其历史自信;要加大教学成果的产出,深化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化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不断改进集体备课会形式,强化年轻教师教学能力锻炼,切实发挥集体备课会的作用,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